当下国内资产配置思路


客户问这种观点的时候,其实要反过来问他,他的资金出来想配多久?他想有多大的波动率?还是他希望多少收益?


当下我们可能对商品在观望,从宏观的角度来讲,现在无非是等经济触底,或者说已经触底。但我们不知道,这是目前最大的问题。或者说即使触了底,它可能会反复。因为政策底已经有了,只要经济底出现的话,市场一定是底。因为经济毕竟是市场的一个最大驱动力,向下它是个基石,向上是个驱动动力。

 

我们现在所有人都在纠结,包括政府,大家都认为经济比较差,你要相信政府,它是有这个力量把这个东西给兜住,但是往下的波动还是会有的,但是向上会怎么样,现在除非等到向上力量。我们从宏观数据来看,确实有一部分的企业边际变好,但是还有大部分企业确实是不好的。所以我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大家企业挣钱,各行各业是不是觉得虽然还是难受,但是没有去年那么难受,每人感知的不一样。

 

我们在行内去做的话,肯定不能这样去做,我们肯定就算是不好,也要找相对好的。比如说一个行业不好,但是行业里面可能有企业是好;整个经济不好,可能有些行业是好的;整个市场不好,当然有些策略反过来是挣钱的。

 

基本上假如说我们有能力对宏观进行择时的话,那我们过去这两三年,应该是要产生绝对收益的。但是我们可能没有很大的绝对收益,原因是整个环境不好的时候,大家都不挣钱的时候,其实你也是很难挣钱的,只是说可能别人亏的多一点,你亏的少一点,说明这只是个优势而已,这就代表我们不能做到完全的择时。


比如说过去三年不好,但我三年前就跑了,这市场上好像很少看到这么聪明的资金,因为如果真有这么聪明的资金,那的确这个钱是要全都归他了,也确实非常难,我们也看过像比如说一些非常大的机构,在全球做的非常好的机构,包括像BG这些,你发现他们赚大钱,都不是靠择时,那个雷打下来时候,雷劈下来它一定是在场的,巴菲特也是这样的。在宏观择时上面,宏观的要素特别特别多,是非常难去做的。所以,为什么我们是做均衡的配置,其实就是承认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去做宏观的择时;第二个做应对,只能应对基本面的一些变化,但是在宏观的应对上面,更多是净值的应对,但是净值的应对有可能是做反的,就是为了降低你的波动而已。但是做不到能择时那样的应对,很多时候可能看起来像择了个时,实际上它是从基本面的角度,或者说净值管控的角度去做的。其实是非常难,买也碰运气,涨了就赚了,跌了要止损,那就是这种东西其实做来做去,大家都知道第一个很难挣钱的,可能你也做不过计算机,做不过这个像量化的这种模式,那量化做这些东西,它也不是只是做像CTA这样的趋势性的,它也是要找很多数据,找一些逻辑,统计规律,去提升它的概率,最后才能赚到钱,否则也是亏钱的。所以这个东西也是要回到数据统计的规律,或者说一些可解释的逻辑和意义上面去,它才可能提升它的概率。

 

每次问配置观点择时的东西,我们讲的其实都是同样的意思。是比较难择的。但是为什么把这个难择的东西丢给客户,或者说客户丢给我们,而我们又必须要承担,就是因为行内的客户、专业客户、机构客户,他们认为他们可以择或者有他的想法。那很简单,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如果客户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就把这个权力还给客户。


宏观上是有周期的,我们可以承认,我们可以做。比如说,市场特别热的时候,我们要谨慎一点,市场冷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增加一点权益的配置,这个是有的。到具体的这个策略上面或市场上面,它也是有这样的周期的。但这个周期的确每次的幅度、时长都是有不一样的地方。而且要理解这个周期、用好这个周期也是非常难的。所以我们基本上采用的是谨慎使用这个周期的方式。可能我们这个周期做的不是很好,但是至少整体来讲最后没有做反,可能是达到这么一个目的,或者说我至少在这个周期没在最高位买,没在最低位卖。最后大家看下来包括我们看巴菲特也好,国内的一些上千亿净资产的一些机构也好,像我刚说BG、capital这些所有的大的机构也好,基本上最多是不做反,就说只回避一些不可控的风险,或一些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的净值波动。除此之外,大家更多的其实都是在忍受这个周期或者说有的做稍微好一点的,可能能利用一下这个周期。但是能做到的完全是周期高位跑掉,低位买入的基本是没有,这是非常难的东西。

 

那我们在做什么?比如说现在这个阶段,像我们自己的看法,要不就等企业复苏,我们说的复苏不是指某一个行业,是整体企业变好了,才有可能商品的价格往上好。这是从整体的角度,但是个别的就不一定了,它是有差异的,但是如果商品好了,到一定程度了,更高了,到那个时候,我觉得第一个可能你可以减股票,第二个你甚至可以减商品,我觉得那时候利率一定是比较高的。那时候可以逐渐去加债券,因为利率高的时候债券的价格一定是比较低的,这三个资产的轮动我觉得是明确的一个东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现在比较适合做的其实不是债券,也不是商品,实际上最适合的是股票相关的资产,不管是量化、指增还是主观,我觉得都是可以去做的。像我们公司也是这样的,我们现在不会加债券类资金,也不会加商品类的,我们主要是加股票类的。


重要声明

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并完整阅读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一、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根据我国《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三、根据我国《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公司、企业等机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依法设立并受监管的各类集合投资产品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广州市好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4006-823-845

hdd@dingshi.net